题 目: 锇系新氧化物中的“铁电金属”与其相关转变-物理学院庆祝吉林大学建校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七)暨青年教师论坛 Seminar Series 18
报告人: 郭艳峰 guoyf@shanghaitech.edu.cn
时间: 2016年5月25日(星期三)下午3:30
简介:“铁电金属”是诺贝尔奖获得者P.W.Anderson于1956年提出的概念,认为在金属中也可以实现铁电结构转变。在长达半个世纪中,从未在实验中证实这样的相转变存在。我们在制备的5d氧化物新材料LiOsO3中首次发现了在金属状态下的铁电结构转变,特征为连续的二级结构相变,伴随着对称中心消失和特征极化轴的出现,利用中子衍射等手段证实了这个转变并阐明了其原因与晶格自由度的关联[1]。在此工作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制备了Pb2CoOsO6,首次发现了由于晶格与自旋自由度之间的耦合导致的晶体发生二级结构相变,使得对称中心在金属状态下消失,从而出现奇异物性[2]。 [1] Y. G. Shi#, Y. F. Guo# (同等贡献), et al. "A ferroelectric-like structural transition in a metal", Nature Materials 12, 1024, 2013. [2] A. J. Princep, H. L. Feng, Y. F. Guo*(通讯作者), et al. "Magnetically driven loss of structural inversion symmetry in a metallic oxide", under revision.
报告人简介: 郭艳峰,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组长。2003-2008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8-2012年于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所(NIMS)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2015年于牛津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2015年7月全职加入上科大。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量子物质材料探索及它们的晶格及自旋动力学研究。至今已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Phsics,JACS,PRB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学术论文60余篇。 简介:“铁电金属”是诺贝尔奖获得者P.W.Anderson于1956年提出的概念,认为在金属中也可以实现铁电结构转变。在长达半个世纪中,从未在实验中证实这样的相转变存在。我们在制备的5d氧化物新材料LiOsO3中首次发现了在金属状态下的铁电结构转变,特征为连续的二级结构相变,伴随着对称中心消失和特征极化轴的出现,利用中子衍射等手段证实了这个转变并阐明了其原因与晶格自由度的关联[1]。在此工作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制备了Pb2CoOsO6,首次发现了由于晶格与自旋自由度之间的耦合导致的晶体发生二级结构相变,使得对称中心在金属状态下消失,从而出现奇异物性[2]。 [1] Y. G. Shi#, Y. F. Guo# (同等贡献), et al. "A ferroelectric-like structural transition in a metal", Nature Materials 12, 1024, 2013. [2] A. J. Princep, H. L. Feng, Y. F. Guo*(通讯作者), et al. "Magnetically driven loss of structural inversion symmetry in a metallic oxide", under revision.
地点: 物理楼 333 报告厅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 吉林大学理论物理中心